养蜂人都知道行业“三苦”——装卸苦、运输苦、住宿苦。一年12个月,有10多个月,养蜂人都要带着上百个蜂箱,辗转各地追逐花期。风餐露宿,风吹日晒,皮肤晒得黝黑,脸上饱经风霜,而且经受的这些,并不一定能得到相对应的回报。
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活计,蜂群生病、采食遇到农药倒致蜂群大批量死亡、运输的交通限制......,随便一个打击,都有可能让蜂农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有蜂农曾突遇洪水,眼睁睁看着两百来个蜂箱全部被洪流卷走,束手无策。
逐花而居,看似美好,个中艰辛,没有人知。
古神话里没日没夜追逐太阳的夸父就是现实世界的养蜂人, 只不过养蜂人日夜兼程追逐的不是太阳,而是花期。
黑龙江省伊春市,自带一道天然屏障的“森林之城”, 没有任何被重工业“践踏”过的痕迹。毫无疑问,这里是绝佳的蜜源地。
穆延东驱车来到这里一家蜂场考察时,当地蜂农热情接待了他。
“当蜂农笑着和我握手时,我心头为之一震,他的手全是伤口和老茧。”穆延东说。
随后在聊天中得知,他们终日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深山里,住的只是简单的塑钢房,下雨天漏雨,晴天时闷热,还经常有蛇出没;他们整天和蜜蜂打交道,手上被蛰更是家常便饭;他们要在无保护的情况下,爬上十几米高的椴树,查看椴树花蕾开放程度;居住的地方常常出现滑坡、 泥石流,遇到大雨,很容易发生事故……这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东起小兴安岭长白山,西起甘肃天水,中有秦岭伏牛山,南有云贵高原神农架……偌大的中国并不缺优质的蜜源。作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不知有多少优质蜜种被雪藏深山之中,不为人知。
养蜂人的困境:1.营销方式单一 许多地道老蜂农,不缺经验和手艺。但是把蜂蜜做成产业,最重要的是打通销售渠道。传统的蜂蜜销售模式,蜂农与顾客之间缺乏沟通,买卖关系不顺畅,这种信息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蜂蜜的销量。
养蜂人卖蜜难,只能贱卖给收购的二手商贩和工厂;而消费者买蜜亦难,市面上买到的蜜不是价高就是经过浓缩或稀释的蜜。大家都不容易,有苦难言。
2.老蜂农成”落伍”代名词 养蜂人的日趋老龄化以及养蜂人的继承者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依赖,使得传统逐花夺蜜的养蜂人在都市人眼里变得“落伍”。如今,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的人还在坚持养蜂,年轻人很少愿意吃这碗饭,或许几十年后,养蜂事业将不得不面对“后继无人”的现实。
3.传统“夫妻档”未形成规模 目前养蜂人的主流搭配是夫妻二人档,追赶花期大多采用自驾卡车的公路运输方式。一辆卡车的运载规模一般只在百十来箱左右,限制了蜜蜂的数量。而且追逐花期的过程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蜂农,也有大量的不确定情况发生。堵车、气候、植被变化等细小的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蜜蜂大批量生病、死亡,对蜂农造成致命一击。
以上这些,让本就不受重视的养蜂行业更加“危机四伏”。
小小的蜜蜂,不仅给蜂农带来了收益,更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蜜蜂的存亡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吃饭问题,全球约30%的农作物依赖虫媒授粉,这里面,蜜蜂是主力。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然而,这种人类不可或缺的小生灵,如今却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
而一直呵护着蜜蜂种群的30万中国蜂农,该何去何从?
为了让更多人喝到“好蜜”,为了让蜂农手中的“好蜜”卖上好价钱,在创始人穆延东的百般推敲之下,“国蜜科技”应运而生。
2020年7月17日,国蜜科技正式成立,这是一家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蜂蜜及蜂蜜制品精研发为核心的科技公司。目前已经申报蜂蜜食品升级研发的国家专利4项,正在研发阶段待申报专利20余项。第一代产品“国蜜·百多味”原态蜜、雪蜜也已于2020年9月15日正式上线首测。
国蜜科技的企业宗旨是:国蜜担当,不容有假。
做一罐“好蜜”,让人们食用蜂蜜的过程更加轻松和惬意,让这种被动需求变为主动欲望,通过科研创新让蜂蜜更美味、更营养、更健康,是国蜜也是穆延东一直在追寻和追求的情怀,也是国蜜不断创新与升级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不久的将来消费者能够参与国蜜科技新产品、新包装的研发与设计。试想当你看着自己参与研发的蜂蜜口味好评如潮,自己设计的图案和瓶身风靡世界,当这杯融入了你心血的这罐“好蜜“送到你手中时,你会明白,“好蜜”来天地间,甜在唇齿间,更能住进你心间。
穆延东还启动了“国蜜大篷车”计划,让“蜂场原蜜数据采集车”走遍世界所有的蜜源地,收集齐全球的蜂蜜品类样本,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蜂蜜科研样本库”,让蜂农好蜜卖得掉,让用户花钱买得真。
如果您也认同和相信这个甜蜜事业,那么请您即刻开始关注并支持国蜜科技,同国蜜一道将蜂蜜做到极致,因为有您的加入,“好蜜”将由您和国蜜共同定义。
如果光有味道,那一定是甜的,虽然道阻且长,但请允许我们送您一束光,和国蜜一起,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就像创始人穆延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心里有蜜,眼中有光,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