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正文

APP下载

优必选科技:崛起中的人形机器人龙头

济源网 2023-04-11 13:21
去App听语音播报
打开APP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十年,中美在各个领域和维度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竞争的一个重点领域。因具有战略先导性、经济主导性、技术传导性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以来备受国家重视。这往往是重大突破性技术的载体,也是促进新旧经济动能接续转换的核心平台。

社会上,关于哪个产业能进入下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讨论也一直都在持续。其中,人形机器人和元宇宙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方向。因为这是AI的两个实现场景。这两个方向分别都有国际巨头押注。特斯拉、亚马逊、三星押注了人形机器人。Facebook的母公司Meta则押注了元宇宙。

而人形机器人因在外形和行为设计上模仿人类,具有手部、足部、头部和躯干等,更容易获得人类好感、亲近感和情感认同,也能够让人类不必脱离实际环境而体验智能。这也使得与其他机器人或者概念相比,人形机器人更具普适性。

那人形机器人能否因此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行业究竟有什么值得期待?

资本对于新产业的高价值洞察一向敏锐。

10多年前,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都需要一种长线思维,这也决定了早期新能源产业的投资者大多是国家级资金和长期合作伙伴。例如比亚迪当年的早期启动资金,相当一部分就是技术入股,手头的现金流十分匮乏,贷款一度成为难题。

但如今,资本对于新兴产业有着空前热情。近日,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优必选科技启动了赴港上市申请。如果获准,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我们从优必选科技这家公司的融资节奏中可以发现,其机构投资方包括了腾讯、启明创投、鼎晖投资、工商银行、居然之家、科大讯飞等巨头,可见资本对于挖掘优质企业的速度和嗅觉已非常灵敏迅速。

与之对应,无论港股还是国内市场,在当下都对于硬科技企业的高质量成长性有着强烈信心,这也使得这些赛道资本相对较少受外界信息扰动。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苹果、特斯拉等明星硬科技企业就为美股的长期牛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些行情比较弱的时期如2018年上半年,大型科技股对标普500指数涨幅的贡献曾高达98%,从这个角度看,硬科技已经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

当下,虽然国际关系的变化可能引发全球资本的起伏,但是市场对于有着发展潜力的硬科技企业有着极大的信心。以特斯拉可能量产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为契机,2022年A股机器人相关板块从6月到8月经历了大幅上涨,其底层逻辑就是机器换人、机器人助人的时代大趋势。

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机器人有望于2023年下线并开启其智能制造的新时代。而2026年则是马斯克指向的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端的节点年份。如果商业化落地顺利,据券商测算,人形机器人市场是高达万亿级的新蓝海。

浙商证券的一份报告则直接参照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趋势,在保守/中性/乐观假设下,预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渗透率分别有望达0.2%/0.4%/0.6%,对应全球销量分别为39/61/100万台,如按售价约2万美元(对应14万人民币)测算,对应全球市场规模分别约548/855/1400亿元,2021-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62%/71%/80%。

以此类推,如同在新能源汽车万亿级市场中成长壮大的比亚迪、特斯拉等行业龙头,面对同样广阔的市场,人形机器人企业也将迎来代表企业,进而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奇迹。

AI+场景化价值

当然,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预估也不能仅从销量角度出发,因为当前出现了新的变量,那就是ChatGPT的出现及快速流行。

AI一直以来是目前全球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域之一,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不断发酵,也需要我们不断刷新认知体系。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ChatGPT的融入会让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体验指数上升。

此外,按照场景需求,AI应用大多需要借助一定的硬件形态呈现出来,即为垂类硬件。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与元宇宙分别属于智能最终实现的两种技术路径——混合平台与重构时空。

由于人形机器人在外形和行为设计上模仿人类,具有手部、足部、头部和躯干等,容易获得人类好感、亲近感并能满足情感认同,也让人类不必脱离实际环境。这也使得与其他机器人或者概念相比,人形机器人更具普适性。从这个角度看,人形机器人更有潜力成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巅峰载体平台。如特斯拉、优必选科技等企业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就是其赛道中的代表,也因此被众多投资者寄予厚望。

同时,AI的加速落地带来硬件上的加速跃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ChatGPT带来的算法突破,NLP能力的上限会日益提升,进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不断迭代。通过在机器人、人机交互上的快速应用,ChatGPT将推动多产业链的机器人+应用。

以优必选科技的“机器人+教育”为例,通过融合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了覆盖不同年龄段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方案主要以优必选科技开发的智慧教育平台为核心,辅以机器人硬件、软件、内容及运营服务,在全球提供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结合优必选科技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落地经验,帮助产业界和社会解决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产业人才缺口问题。

这也是优必选科技提出的“机器人即服务”(RaaS:RobotasaService)商业模式的体现,即构建一个包含“硬件、软件、服务及运营”的服务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多内容和服务。机器人产品作为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的消费级人机交互中心,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交互与内容等增值服务。机器人产品作为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的消费级人机交互中心,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交互与内容等增值服务。

可以发现,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垂类硬件和应用层,其实在人工智能教育商业化这种细分领域已经逐步成熟,并呈现出广阔的商业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期,该市场规模到2026年将达至人民币69亿元,自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将为24.6%。

不仅是“机器人+教育”,在中国机器人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产品创新类型中,许多都围绕机器人发展。近期,工信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中,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这无疑会带来很多的拓展可能性。在多方政策加持、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愈加广泛的情况下,机器人产业将迎来规模化应用落地的春天。

技术护城河与商业模式延展

更进一步从商业模式而言,相比异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也的确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相较于传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有与人类相似的仿真躯干结构与运动能力,这使得人形机器人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大工作范围、丰富的动作形态,更高能量利用效率和出色的人机交互特性,也让人形机器人可作为天然的商业入口,被赋予更多商业价值。

商业模式决定了产业链构成,人形机器人对多方技术及上游产业链成本也很多高要求,增加了技术护城河。例如人机交互系统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语音语义分析作为人机交互核心途径,可帮助机器人具备听、说、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例如人形机器人对硬件成本更为敏感,其手指关节处需要配备体积小且能输出较大力的电机,这会带动上游相关全产业链的拓展。

因为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前提是零部件标准化,有券商认为人形机器人将为减速器市场需求带来较大增量,根据测算2025年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场空间有望达 147.5亿元,2022-2025年CAGR=59.5%。这意味着国内厂商在全球范围内目前都具备性价比优势,伴随人机交互技术逐渐成熟,人形机器人会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商业化未来可期。

从技术护城河的角度看,由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高复杂性,在超短期内升级迭代并实现量产面临挑战。在商业化方面,优必选科技是中国首家推出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公司,也是全球首家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而马斯克对于擎天柱的定位是家政服务类机器人,用来代替人们完成重复、枯燥、危险的工作。据公开采访, “擎天柱”预计交付的目标量是23年10万台 、 24年50万台 、 25年100万台 。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将带来产业上下游的迅速爆发。

由于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类似于人类外形特征的机器人,不仅具有常规机器人所具备的运动能力,还有视觉、听觉和触觉,对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更高。人形机器人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几十年的研发过程中始终受到技术限制,一直主要停留于概念想象,难以真正实现生产和商业化。因为价格、消费者认可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一直面临压力。难而正确的道路永远不乏困难险阻,这需要长期投入的坚持。

从 2016 年到 2022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经历4 次重大迭代,走上了国际第一梯队,曾被国际机器人专业媒体 The Robot Report 评为为“全球值得关注的五大人形机器人”之一。目前已经逐步在科技展馆、影视综艺、商演活动、政企展厅等场景应用,也是全球首个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大型人形机器人。

据招股说明书,优必选科技近年来的年均研发投入超60%,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具备包括计算器视觉、语音交互、伺服驱动器、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以及定位导航等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之一,已积累超1500项专利。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其长期成长性与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文章到
说说你的看法...
A-
A+